(東博社記者/黃昀昀)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就此形成。
此前,東盟10國雖與另外5國分別推動了雙邊自貿協定的落地,但整體來看,因缺乏明晰的共同框架,該區域在貨物貿易方面并未形成合力,貿易和非貿易壁壘仍橫亙于區域中。而RCEP的生效,將破除這一困境,實現區域內貿易合作的新發展。
更精確的區域化貿易體系正在形成
回顧過去數年,不難發現逆全球化有抬頭之勢,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相對于“泛全球化浪潮”,更加精確的區域化貿易體系正在構建。在此趨勢驅動下,RCEP在疫情中得以簽署并生效,域內各國意在通過加強國際產業鏈分工、推動國際貿易來抵御風險。
那么如此大規模的深度合作,各成員國的底氣由何而來?
“RCEP成員之間經濟結構高度互補,域內資本要素、技術要素、勞動力要素齊全?!?nbsp;中國商務部負責人如此總結。其中,中國與東盟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二者皆為亞太生產網絡中的重要節點,產業鏈供應鏈高度聯結、相互協作。以占雙方貿易額一半以上的機電產品為代表,中國—東盟雙邊貿易以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間產品為主。在機電和紡織等重要產業帶動下,2021年前11個月,中國—東盟貿易總額達5.11萬億元,同比增長20.6%。
此外,日本與韓國的發展此前極大受益于經濟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深耕中國與東盟市場多年。日韓在中國與東盟設立的工廠為當地創造了稅收與就業崗位,韓國手機、彩妝與日本汽車、家電、照相機等產品也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和RCEP中經濟體量最大的中國保持著密切的經貿往來。而中澳、中新之間的貿易主要以原材料或初級加工品為主。如2021年上半年,受惠于鐵礦石與肉類對華出口急增,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總額突破歷史記錄,增長16%。目前,中國是新西蘭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以海產品、林產品、乳制品為主。2021年1月,中國與其簽署了升級版自由貿易協定,意味著將有更多新西蘭商品進入中國。
以“零關稅”與原產地積累規則提振生產與消費
為了最大化實現區域內貿易自由化、便利化,RCEP以《貨物貿易》《原產地積累》《貿易便利化》等20章內容,通過降低關稅、實行新的原產地規則等方式削減貿易壁壘。業內普遍認為RCEP的生效將帶動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
在《貨物貿易》一章內,“零關稅”是最大亮點。按照協定內容,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各成員對此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在此過程中,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了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零關稅”又將帶來哪些利好?在生產領域,域外貿易將進一步轉向域內貿易,各國將以更低的成本進口汽車、造船鋼鐵、橡膠等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這一方面降低了區域生產網絡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各經濟體深度“綁定”,完善區域大市場。在消費領域,“零關稅”帶來最實在的好處便是消費者能以更低廉的價格“買買買”?!斑^去很多人可能要通過代購或者出國旅游的方式,到這些國家把自己想買的東西買回來。但今后90%的貨物關稅會降到零,基本上涵蓋了老百姓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商品,東西更便宜了?!敝袊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教授竺彩華預計,在商品貿易領域,未來將會看到更多爆發式的增長。
如果說《貨物貿易》能讓企業直觀地在賬面上感受進出口成本的降低,那么《原產地規則》則是通過制度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實現區內產業鏈價值鏈的融合,最終施惠于企業。
原產地規則是貿易中的重要概念,用于確認產品的生產來源地。符合規則的產品,可享受關稅優惠、差別待遇或其他與貿易有關的措施。在RCEP之前,本區域內自貿協定的原產地規則并不統一。如一臺在印尼生產的日本品牌鋼琴,能夠在日本的自貿協定框架下享受貿易優惠。但若想出口韓國,有可能因為某些零部件的進口源不符合與韓國的自貿協定標準,無法享受優惠。
而RCEP原產地積累規則之下,產品只要于生產過程中,在任一成員國內進行增值,且達到規定的比例,就能被列為區域內產品,享受協定稅率。如此一來,產業鏈價值鏈布局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將大大增加,協定紅利將得到充分釋放。
為了提高區內域內各國海關服務效率,縮短物流時間,RCEP還將推廣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措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以及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方面的措施。
如RCEP簡化了通關手續,采取預裁定、抵達前處理等高效管理手段,在一定情況下,對快運貨物、易腐貨物等爭取實現貨物抵達后6小時內放行;為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確保這些措施盡可能不對貿易造成限制,不對其他RCEP成員構成不合理歧視等;推動各方在承認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中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并鼓勵各方加強此方面的信息交流與合作。
“起跑”之前,企業可如此避免行差踏錯
RCEP的簽署與生效在于各國政府,企業則是區域貿易的具體執行者。那么,就原產地積累規則而言,企業還需要對哪些問題予以重點關注呢?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曾發文給予企業幾點提醒:
厘清和明確原產地概念。企業應定不同原產地規則要求;另外,應對貨物物流安排進行提前規劃,擬享受協定稅率產品在中途停留、中轉等應符合相關要求。
關注生產用料和中間產品。原產地積累規則為企業布局生產擴大了選擇范圍,但目前RCEP仍然未涉及中間材料相關概念,也未明確不同的產品非原產材料相關證明的標準。因此建議企業在判斷出口貨物原產狀態時,按照RCEP的要求對物料清單進行相應調整,避免混淆中間材料概念。
提升HS code(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管理水平。簡而言之,HS code即出入境管理部門為確認商品類別所制定的編碼,是貨物享受協定稅率的基礎。RCEP明確指出進口締約方可對貨物的原產資格進行核查并作出相應的處罰,因此建議企業對進出口產品HS code準確性進行審閱,并加強對上游供應商產品管理,建立專門的內部審批和外部核查相結合的制度,避免對企業的進出口業務造成影響。
注意轉讓定價對原產地判斷的影響。建議企業提前進行區域價值判斷,根據結果合理調整交易價格,以便提高RCEP原產地優惠的利用率,節約稅收成本。
更大范圍內優化供應鏈布局。建議廣大企業結合不同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前述區域價值確定、區域成分累積等規定優化產業布局,提升企業管理效能。
8年長跑落定,RCEP終于揚帆起航。15個成員國首次聚力,攥緊了區域貨物貿易的紐帶,向世界釋放了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強烈信號。隨著時間推移,各種生產要素將實現域內快速流動,向世界展示亞太生產網絡的勃勃生機。
Copyright 2006-2013 廣西《中國—東盟博覽》雜志有限責任公司 桂ICP備14000177號-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186號桂ICP備14000177號 版權所有